图片
街头巷尾,常闻人声鼎沸,争执如沸水翻腾。无非为一句无心之言,一件琐碎小事,又或那无形中虚悬的所谓“尊严”。那些绷紧的面孔,因执念而扭曲,仿佛被无形枷锁所囚,终日在得失的狭小牢笼中辗转反侧——这便是“我执”在尘世投下的浓重阴影,如藤蔓勒紧生命,令步履沉重难前。
执念之源——错认幻象为真我
“我执”,是一种深植于内心,对自我存在的顽固错觉和执着。这种执着表现为对个体身份的强烈认同,以及对自我利益、意愿和观念的固守。在佛教看来,“我执”是产生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之一,因为它导致了人们无法超脱个人的局限,去洞察宇宙万法的真相。
究其根本,乃是对“我”这一幻象的顽固攀附。由此执念生根,滋生出“我痴”的无明,“我见”的偏狭,“我慢”的骄狂,“我爱”的贪恋。恰如紧握舵盘的舵手,固执地以为方向全凭己意,却不知身下之舟正被暗涌巨流所裹挟。人生若此,岂非一场无明中的盲航?执念愈坚,离真实愈远,徒然在自我构筑的迷宫中耗尽心神。
自以为是: 固执己见,认为自己总是对的。
自私自利: 凡事以自我利益为中心。
虚荣心强: 过分在意他人评价,追求外在认可。
无法接受批评: 把批评看作对“自我”的攻击。
傲慢与自卑: 基于对“自我”的错误认知而产生的两种极端心态。
贪恋与嗔恨: 对顺境贪求不舍,对逆境怨恨排斥。
陷入回忆或担忧未来: 执着于“过去的我”或担忧“未来的我”。
1破执之道——不在遁世,而在放下
弘一法师说:执于一念,困于一念;一念放下,万般自在。
昔有外婆手中珍爱的青瓷茶杯,一日被孙儿失手跌碎,她只轻叹一声:“碎了也好,省得我日日悬心。”这声叹息里,是穿透“我所有”迷雾的智慧微光——原来放下执着,方能在残缺中瞥见生命本真的开阔。
莫言说:“这个世界最好的放生,就是放过自己。不要和往事过不去,因为它已经过去;不要和现实过不去,因为你还要过下去。生活之苦,苦于执着;人生之难,难于放下;我们不需要比别人过的好,但要比以前过的越来越好。”
很多时候,不是过不了生活的那道坎,而是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。纠结别人的恶,折磨自己的心;放下别人的错,解脱自己的心。翻篇不是为了原谅谁,而是为了放过自己。
人生,一边拥有,一边失去;一边选择,一边放弃;一边承受,一边释怀。你可以消沉,可以抱怨,甚至可以崩溃,但你一定要懂得自愈。要相信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放下执念才能回归安宁。一辈子不长,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态。前方再暗,点亮一盏心灯,一切都会豁然开朗。
起心动念皆是因,
当下所受皆是果。
一念执着万般苦,
一念放下便重生。
2破执之道——接纳不完美,与自己和解生命本就不是一幅完美的画作,我们会遇到失败、失落,与他人产生矛盾。但是,只有接纳这些不完美,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恰如梭罗在《瓦尔登湖》中所说:“我们无法避免被生活击倒,但也无法避免与这份命运和解。”人生所有的选择与行为,皆基于彼时彼刻的认知。选错了便选错了,不必沉溺于“如果当初”,人生如棋,落子无悔,所以,不要去美化那条你没有选过的路。就算可以重来,以你当时的心智和阅历,大概率还是会选择那条旧路。然而,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,所有的经历,不是得到就是学到,而你脚下的这条路,此时此刻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不和别人较真,因为不值得;不和自己较真,因为伤不起;
不和往事较真,因为回不去。
人生,便是用那一两分的清甜,去冲淡那八九分的苦涩。慢慢接受自己的愚钝和平庸,允许自己出错,允许自己偶尔断电,带着遗憾拼命绽放,这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法门。
3破执之道——允许一切,活在当下
这个世界,本无绝对好坏对错,所期所盼殊途,所见所执迥异,只因众生处在不同频率。让花成花,让树成树,各自修行各自好,各自因果各自了。
莫于他人意内塑造自我,
莫于己念之中苛求他人。
思想不在一个高度,尊重就好;
三观不在一个层面,微笑就好;
话题不在一个频道,闭嘴就好。
天不言高,地不言厚;
智者寡言,愚者善辩。
人生除了生死,其它都是小事。尽人事,听天命,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。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
不求事事如意,但求问心无愧。做事,无需人人理解;做人,无需人人喜欢。懂你的人不言而喻,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辩,在乌鸦的世界里,天鹅也有罪。你不必迁就任何人,相遇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,如果没有,那么单枪匹马又何妨?
当喧嚣渐息,执念松动,我们终将领悟:破我执,非为弃世,实为卸下重负,轻装前行,以清风明月为伴,在纷繁尘世中觅得一方清欢与自在。纵浪大化小,不喜亦不惧,心灯常明,前路自宽,此心安处,便是归途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